乡村振兴始终是为农民而兴
发布日期:2024-11-22 浏览次数:90
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七年前的今天,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“乡村振兴战略”,书写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、推动,各级党政干部压实责任、真抓实干,开辟了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新境界。
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,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完整的。党的十九大以来,我国围绕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、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得到系统性构建,乡村活力不足、城乡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。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,乡村振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,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越发明朗。
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。过去提到乡村产业,许多人的印象就是耕地农业,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。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下,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的落地有了更多实践。
如今,种养殖不再是乡村唯一的主导产业,围绕江河湖海、产业链延伸、文旅结合等特色产业在全国遍地开花。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福建培育形成了畜禽、蔬菜、茶叶等特色产业;依托高原地理优势的云南集合了鲜花、食用菌、咖啡等特色农产品。
搭乘电商直播和乡村旅游快车道,多地精深加工的土特产来到亿万消费者餐桌,让瓜果飘香、依山傍水的乡村拥有无限发展可能。
建设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灵魂。浙江的“千万工程”实践经验告诉我们,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非此即彼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七年来,不仅是浙江,经过各地的探索创新实践,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全国各地拥有了不同风貌。行走在四川广安乡村,乡间院坝一步一景,栋栋农舍整洁雅致,一派现代文明的田园风光;来到福建宁德古村落,榫卯建筑保存完好,小桥流水映入眼帘,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流农村、建设家乡。
在这背后,不仅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客观改善,也是地方党政干部抓治理、促建设的生动写照。随着乡村治理、乡村建设、乡村发展的一体化推进,乡村振兴正在汇聚澎湃动能。
提高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根本。乡村振兴始终是为农民而兴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,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完善,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越发健全,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。
在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下,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,乡村闲置资产得到持续盘活,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越来越宽,收入得到持续稳定增长。2024年上半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,实际增长6.6%,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.1个百分点,农民腰包越来越鼓。
久久为功,善作善成。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,我们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,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、农民增收入、农村增活力,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、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。